21日,兰州市检察院对外发布3条批准逮捕信息——6月30日兰州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张淑霞(原甘肃省气象局防雷中心副主任)以涉嫌贪污罪决定逮捕;7月2日,兰州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叶桐轩(原甘肃省气象局防雷中心副主任)以涉嫌贪污罪决定逮捕;同日,兰州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张勇光(原甘肃省气象局防雷中心固安检测站站长)以涉嫌贪污罪决定逮捕。(7月22日《兰州晚报》)
看似人畜无害的气象部门,貌似无人问津的清水衙门,常人视线不及的避雷针,竟也是敛财工具,具体而言,就是李克强总理口中的“雷评”——我国明确要求,大大小小的建筑物都必须安装避雷针等防雷装置,而所有的防雷装置,都需要检测机构出具合格报告后,整个建筑才能竣工验收。开发商在开发新盘时,必须先期交付防雷费,否则无法办理资料备案,进行房屋预售。于是,小小的“雷评”权力之中滋生出腐败之花。
毋庸讳言,防雷敛财是贪污腐败行为,理应谴责。但是,防雷敛财的关注点却绝非敛财腐败如此简单,而且,此关注点也并不雷人。
首先,防雷敛财该关注简政放权。“现在要建一个项目评估环节实在太多了:环评、水评、能评、安评、震评、交评、灾评、文评、雷评、气评……这个评、那个评,一些地方的同志都把这些评估编成了笑话!” 李克强总理4月21日在国务院常务会上提到,而全场的笑声一片也反映出“雷评”之雷,当简化。
其次,防雷敛财该关注中介乱象。目前全国所有的防雷检测所,都是隶属于各级气象局的事业单位。而防雷所自身,又开设了经营相关业务的企业。它们戴着政府的帽子,拿着市场的鞭子,收着企业的票子。再者,收费性质不明不白,既有“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垄断性,又有“经营服务性收费”的市场性,“一个萝卜两头切,左右都是他得”。
第三,防雷敛财该关注清水衙门腐败问题。气象部门是常人眼中的清水衙门,但是,因为气象部门的“低调”常让它们在纪委和群众监督的视线之外,外加常与基层打交道,膨胀的贪欲使得“清水衙门”成为腐败高发区、重灾区,值得重视,须强化对其权力监管,遏制权力自肥冲动。
最后,让人痛心不已的,是重视程度收费敛财,轻视实测和预防宣传。按照全国雷电防护研究会的不完全统计,一个大中型以上城市每年因雷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万元。相比于同样受雷电摧残的日韩,我国的预防性思维和意识,还存在严重不足。以韩国为例,95%以上的建筑物都安装了防雷设备,但即使是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防雷设备安装率也不足50%。换言之,是收费大大的,预防宣传落实轻飘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