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防雷?这个行业很少被人关注,却爆出一窝‘雷虫’……”“是啊,原来他们还挺有‘油水’的……”近日,在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检察院举办的检察开放日活动中,该院的一起6人受贿窝案引起了观众热议。这起案件受到高度关注,让曾分管反贪的该院副检察长卢普福又想起了办理该案的点点滴滴……
“气象防雷?这个行业很少被人关注,却爆出一窝‘雷虫’……”“是啊,原来他们还挺有‘油水’的……”近日,在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检察院举办的检察开放日活动中,该院的一起6人受贿窝案引起了观众热议。这起案件受到高度关注,让曾分管反贪的该院副检察长卢普福又想起了办理该案的点点滴滴……
匿名举报信引起检方重视
2011年4月,章贡区检察院接到赣州市检察院转来的一封匿名举报信:“赣州市气象局下属防雷装置质量检测检验所(以下简称防雷所)人员与不法企业相互勾结,垄断赣州中心城区新建建筑防雷装置安装工程,导致一些同行企业濒临倒闭……”
举报线索虽简短,但语出惊人。经对线索进行分析后,该院认为:被举报单位专业性极强,且系垄断行业,该案的成案可能性很大。经综合考虑,该院检察长决定,立即成立以副检察长卢普福为组长的办案组,集中力量,展开秘密初查。
办案人员经过初查发现,承接防雷工程的企业在中心城区承接防雷工程须经防雷所人员推荐或许可,否则难以通过检测;赣州翔雷、凯达两公司与防雷所人员来往甚密,几乎垄断了中心城区新建建筑的防雷工程,有的企业因难以接到业务面临倒闭。这些情况与举报高度吻合。
为了获取更为详细的涉案信息,办案人员采用“倒查法”获取了匿名举报人的身份信息,秘密对其进行询问,获知了“防雷所人员与翔雷公司经理黄某某、凯达公司经理黄某存在不正当经济往来关系”的重要信息。
企业法人道出“行业内幕”
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办案人员认为:该行业涉及人多面广,如有违法行为绝不会是个案,很可能是窝案。如果切入点把握不好,将会出现涉案人毁证串供、案件因证据灭失“流产”的局面。经反复斟酌,办案组确立了“先从翔雷、凯达二公司人员入手,秘取证据,以证促供,深挖犯罪”的调查思路。
为找准切入点,办案人员分别对翔雷、凯达两公司进行了秘密摸查。经查,凯达公司法人黄某在赣州经商多年,社会关系复杂,反侦查能力强;翔雷公司黄某某是个刚大学毕业的毛头小伙子,公司开办仅两年却在中心城区承接了大量工程,与气象部门有深厚的关系链。经反复筛选,办案人员决定密传黄某某,从其身上获取破案的第一手证据。
黄某某对办案人员的突然出现毫无防备,到案后不到三个小时,便道出了与防雷所钟铭禄、陈卫平等人的权钱交易内幕。
原来,黄某某与朋友合伙开办翔雷公司,起初承接不到业务,后来听说必须遵循行业“潜规则”,向防雷所人员“交钱”才能接到工程,便盘算着如何与防雷人员挂上钩。恰好该所工程师钟铭禄、陈卫平等人直接找到他,称可以帮忙介绍防雷装置安装工程,但要收取检测费,标准按照合同单价收取。黄某某见有利可图,当场与钟铭禄等人定下了口头协议。此后,黄某某先后通过钟铭禄等人介绍在中心城区承接了33个防雷装置安装工程,按照约定分次给付防雷人员好处费13万余元。之后,黄某某向办案人提交了其通过钟铭禄、陈卫平等人获取防雷工程的百余份工程合同,防雷人受贿窝案渐渐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