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远华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远华电气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755-32858828
®
CMCE多电场补偿器系列产品请添加微信fangleiren咨询
深圳市远华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以解决您的后顾之忧……

 


    技术资料​  Technology

防雷行业给国务院办公厅转总理办公室的一封信
来源: | 作者:www.futurewa.com | 发布时间 :2016-07-10 | 5242 次浏览: | 分享到:
改革总是会痛,会触动到很多人的利益,但是防雷同任何一个行业一样,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也成千上万。以前过多的行政干预使得这个行业被部分单位部分人垄断,改革已势在必行。希望改革后的防雷行业更加有秩序,更加健康,市场更加透明化,也更加公平。我们阻止不了改革的脚步,只是期待防雷的明天更加美好!

国务院办公厅转总理办公室

      
“防雷减灾”从国家层面上讲,是政府的一项基础性公共事业。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政府建立健全了各级防雷组织机构,事业单位明确防雷行政管理职责,企业开展防雷技术开发和市场经营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防雷减灾行业”的发展。但是,也暴露出了“诸侯割据,把持权力,垄断经营,各自为政”等问题,从而导致企业不堪重负的“行业乱象”。


     
2016年初,中国气象网与新华网联合推出“2015年你最关心哪些气象政务新闻”调查,“防雷减灾体制改革”位居榜首、其次是“开放气象服务市场”。这表明,国人有越来越强的防雷减灾的安全意识。一方面,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占气象灾害造成直接伤亡人数的比重仍然很大,防御雷电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求仍然很高,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和防御能力仍较薄弱。另一方面,防雷减灾体制机制与改革形势要求不相适应,基层防雷减灾机构政、事、企界限不清,行政审批与技术服务主体混同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倒逼防雷减灾体制加快改革。这也说明,防雷很有必要,中国的重视程度不是过高,而是不足。雷电,是一定要防的,特别中国的地理环境更需要防,因为这是一个饱受雷击之苦的国家。经统计,中国每年雷电造成几十亿元损失,死亡人数几百人,而一个大中型以上城市每年雷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几千万元。

     
令人欣慰的是,2015年12月21日《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防雷减灾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实施,预示着防雷减灾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防雷减灾亦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也将纳入其改革范畴。我们作为防雷企业,既有欢喜又有忧愁,尽管全力支持“防雷减灾体制改革”但又非常担心走入误区——打破“旧垄断”产生“新垄断”;出现防雷行业就此边缘化或被其他行业取代的局面。为此,我们建议亟需建立统一的“大防雷减灾”理念,引领中国防雷减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防雷的现状及特点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有了第一部中国气象法,为中国雷电防护建立起新的机制有了依据,中国特色的防雷减灾行业逐渐形成,中国建立了国家级试验基地、检测系统、资格和资质的评价体系等,从而使得中国的防雷减灾工作做为一个独立行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国防雷行业的产能和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已经属于“第一世界”,有着骄人的影响力,最近一次的世界防雷大会是在中国召开并由中国人担任会议主席,中国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在雷电防护上也有着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

      
雷电的防护技术特点是,它涉及到工程设计与施工、产品研发与制造等,它的技术与其他强电、弱电专业等技术理念有着很大区别。第一,雷电研究是在“场”(静电场、电磁场)的理论下开展;第二,科研人员研究的雷电对象是一种“暂态”形式,而一般电气行业的科学研究对象是一种“稳态”形式;第三,雷电的科学研究随着材料、试验手段等方面的进展而变化很快的一门科学;第四,由于雷电被保护对象的变化使得防雷技术不得不创新,雷电新的科研题目也就越多;第五,由于雷电科研成果最终都是建立在试验基础上的,这就使得它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以上所述雷电的特点说明,防雷技术是一个始终在探索中发展的技术、雷电能引起各行各业的重大灾难,目前雷电还有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更没有一套完整标准的计算公式作为理论指导的专业,从国际、国内实际情况看防雷减灾在组织上和学科上有着它独立的特殊地位。


二、目前我国防雷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防雷减灾管理、标准存在条块分割、部门与行业分割的状况,全国不能形成统一的市场,构成了防雷企业的发展障碍。因为防雷行业的应用领域无所不及,从建筑、通信、铁路、电力、石油、石化到军工等行业,每个领域又都有各自的行政主管部门,还有自己行政部门及社会组织的标准。中国气象法赋予了中国气象局主导防雷事业的使命,大多省市建立了防雷检测中心,但是因为经济利益的原因,逐渐形成了各省市的防雷垄断市场,各行业也按照自己的需求建立本行业的垄断市场。现在是建筑有建筑的规范,电力有电力的要求,省市有省市的标准,一个产品进入这些行业或省市,都得经过“过五关斩六将”的检测,检测就得交费,造成企业“疲惫不堪”。

二是防雷减灾的有关法规、标准不健全,已有的法规、标准落实难、致使防雷减灾市场混乱。全国防雷减灾整体形势混乱,主要是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落实不到位,企业生产、施工等行为常常不规范,现有的法律文件存在地区理解的不同,部分企业为自身的生存想尽办法躲避约束条款,所以相关企事业单位迫切希望有组织能站出来规范市场行为,为企事业单位的防雷减灾事业有序、健康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三、建立统一的“防雷减灾”大市场的建议

(一)打破垄断 建立多元化市场机制

防雷体制的改革对打破垄断的格局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要建立多元化的市场机制,不能因为打破垄断就将还在探索路上的防雷科学边缘化。而且打破垄断也不能是只针对中国气象局原有防雷体系,其他行业的防雷工作同样也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垄断。为了保证防雷减灾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认为第一防雷减灾工作的改革,应该是有序进行;第二防雷减灾工作应该加强而不是削弱;第三应该充分利用好市场多元化的机制,将好的技术和方法平移到其他行业中去。

(二)构建统一市场,促进防雷减灾事业加快发展

构建全国统一市场,就是要早日在全国不同行业统一防雷的技术参数,使得防雷技术成果共享;统一防雷产品名称,解决不同行业对作用相同产品却标注名称不同的问题;统一防雷的技术标准,防止各自为政,设置关卡的问题;统一防雷资格、资质、检测等认证互认的问题,实现打破行业垄断,真正为企业减负。我们建议中国气象部门或国家其他政府部门(协会)作为一个统筹组织,整合全国防雷减灾的社会资源,成为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开展防雷减灾事前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防雷减灾的特点开展使企业舒心的服务,使中国的防雷减灾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国家的发展。

(三)诚信自律,坚持行业创新管理

以公平竞争、诚信经营为管理目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防雷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协调监督作用,坚持行业创新管理路线不变,提高行业的自律意识。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团体根据职能分工,共同推动防雷产品质量风险等级评估、防雷服务企业信用评价等创新管理工作,一方面可根据评估评价结果对防雷服务企业进行明确有效的监督考核,另一方面可将评估评价结果反馈至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进行日常的动态管理,促进企业诚信经营提高服务质量,保障防雷公共安全。

     
总而言之,防雷行业是一个小行业,但是这个行业是独立的行业,所涉及领域和范围非常广泛。2016年6月15日国务院总理办公会提出了防雷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我们拥护改革、支持改革,但是我们也有“三怕”——一怕“断”,就是革掉了旧的垄断,换来了新的垄断;二怕“乱”,老的格局没有打破,新的局面没有建立;三怕“散”,防雷行业分割到其他领域和行业,被解散了。防雷行业虽小,也是“五脏俱全”,其中更涉及国民经济重大安全问题,尤其是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等,这不是普通的公司就能“胜任”的,需要用专业的资质进行管理,技术门槛应该更高才是。因此,我们期盼着“防雷减灾”大市场格局早日形成,期待着防雷行业迎来新的春天。


我们盼望国家能够在防雷减灾工作上给予更多的关注!

 

1、北京爱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刘旭

2、河北宇翔雷电灾害防御科技有限公司  田艳婷

3、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杨朝文

4、北京海昂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吴民富

5、北京同为基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周慧生

6、华云科雷(北京)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崔秀莲

7、青海省雷电灾害防御中心  贺敬安

8、中石化青岛安工院  高鑫

9、山西捷雷科技有限公司  孟宪刚

10、昆明华方防雷工程有限公司  李红军

11、厦门雷神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刘遂平

12、重庆维宇电子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张路

13、太原禾源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邓韶辉

14、黑龙江省雷电防护中心  吕东波

15、深圳市防雷协会  徐春明

16、河南省防雷协会  卢广建

17、河北省防雷中心  郅京敏

18、厦门市防雷中心 吴健

19、云南省雷电中心  王皓、李峻峰

20、青海省雷电灾害防御中心  袁延得

21、上海市防雷协会  陈华晖

22、贵州省防雷减灾中心  李性太

 

联系人:暴 伟(中国气象服务协会防雷减灾委员会秘书联络处,13910504506)

 

二0一六年六月二十四日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