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接闪带通过建筑物伸缩沉降缝处,应将接闪带侧弯成半径为 (100mm)弧形。
69、当树木在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接闪器)保护范围外时,应检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与树木之间的净距,其净距应大于(5m)。
70、建筑物的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混泥土内钢筋和金属门窗框架等大尺寸金属件等应(等电位连接在一起),并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
7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接闪器布置要求的滚球半径为(30m),接闪网格尺寸为(≦5×5m)或(≦6×4m)。
7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接闪器布置要求的滚球半径为 (45m) ,接闪网格尺寸为(≦10×10m)或(≦12×8m)。
7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接闪器布置要求的滚球半径为(60m),接闪网格尺寸为(≦20×20m)或(≦24×16m)。
74、各类防雷建筑物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是:第一类防雷建筑物(≦12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8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25m)。
75、汽车加油、加气站接地装置的主体接地电阻(或冲击接地电阻)允许值应 (≦10Ω)。但当加油加气站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器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76、爆炸危险环境分区中0区是指(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77、爆炸危险环境分区中1区是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78、爆炸危险环境分区中2区是正常运行时(不太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79、爆炸危险环境分区中20区是指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持续地或长期地或频繁地出现于爆炸环境中的区域。
80、爆炸危险环境分区中21区是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很可能偶尔)出现于爆炸环境中的区域。
81、爆炸危险环境分区中22区是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一般不可能)出现于爆炸环境中的区域,即使出现,持续时间也是短暂的。
82、某地平均雷暴日为20天/年,要建一座16米高的水塔,应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进行设计。
83、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LPZ0a区或LPZ0b区与LPZ1区的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
84、在TN系统中,选择220/380V三相系统中的SPD,其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应不小于标称电压(Uo=220V)的(1.15)倍。
85、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当其壁厚不小于4毫米时,可不装接闪器,但应接地,且接地点不得少于(2)处,两接地点间弧形距离不宜大于(30m),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30Ω)。
86、当古建筑中各单体古建筑的防雷级别不同时,应按单体古建筑中的 最高防雷级别 确定古建筑群的防雷级别。
87、在木结构上敷设引下线时,引下线的金属支撑架应采用 隔热层 与木结构之间隔离。
88、同一古建筑中的接闪器、引下线及接地装置宜采用相同材质的材料,当接闪器、引下线及接地装置宜连接处采用不同材质时,应采用双金属连接件。
89、防雷古建筑的接闪器及引下线宜选用铜材。接闪器及引下线不宜采用 表面光亮 的导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