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年初,我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张图片:想让大家找出谁的做法是对的。
ABCDEF五人,谁的避雷方案是相对安全的?NOLS
结果9成的人都答错了,这令人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我们从小在学校接受的防雷知识是很片面的。
已到夏季,雷电天气多了,既然那么多人都对防雷缺乏足够的认识,我想有必要聊一聊了。
闪电是什么
夏季对流雨多,极易形成雷暴天气。此时带正电荷的地面和带负电荷的云层形成巨大电压差,空气被电离击穿形成闪电。
闪电的平均电压在30,000,000V,最高达200,000,000V,国内家用交流电的电压是220V,高压电电压从1000V到几百千V。
雷击不是单次,而是数次脉冲放电。一次闪电通常高达30次雷击,每次雷击在500毫秒左右,所以有闪光的炫酷效果。
电流的直径通常在6-8厘米,只有像一颗小树那么粗,但因其温度高达8000-50000摄氏度—这是太阳表面温度的4倍,所以看起来要比实际粗的多。
在数毫秒后,温度会降至2000-3000摄氏度,这足以烧焦一切有机物。
雷击的伤害类型
闪电伤人不仅是直接击中,它通常是范围伤害,并且有很多类型:
直接命中:瞬间对目标造成大量伤害,通常可以秒杀目标。
溅射伤害:当闪电击中目标后,造成连锁反应,跳转到下一个目标,成功造成伤害后继续寻找下一个临近目标,可连续击伤多个目标。
传播伤害:闪电击中并破坏目标身上的武器物体,同时击伤目标,威力巨大。
跨步电压:大范围伤害,闪电击中地面或地面目标后,电流沿地面传导,并对地面上的目标造成伤害,离雷击中心越远受到的伤害越小。
灼热电弧:电流在地面或地面物体间形成巨大的高温电弧,对附近目标造成灼伤。有一定几率点燃目标,造成持续性伤害。
钝化伤害:少量电流击中目标,造成少量伤害,但目标肌肉和神经被麻痹或者痉挛,使目标在一段时间内失去行动力。
雷击不仅伤害巨大,还带有多种负面效果:
-
体表出现星座状、树状、细孔状灼伤。
-
被体表金属物品和燃烧的衣服烧伤。
-
肌肉强烈抽搐痉挛—这足以让四肢脱臼。
-
心跳、呼吸停止,昏迷,休克。
-
大脑、神经破坏。
-
超过一半的被雷击患者出现视力损伤、耳聋。
A树状灼伤,B细孔状灼伤,Paul
如果同伴被雷击怎么办?
-
先检查呼吸和心跳,如消失,立即进行CPR(心肺复苏术),直到送到医院。因患者的呼吸机能可能会因电流麻痹高达30分钟,此后才能得到恢复,所以不要轻易放弃。据统计,8成的雷击受害者可以存活。
-
千万不要用观察瞳孔的方法(例如检查瞳孔光反射)来鉴别雷击患者是否死亡,因为此时患者的眼睛可能被雷击损伤。
-
保护患者的脖子,并用物体加固。
-
检查其他外伤并选择性处理。
-
将患者转移到医院。如果雷暴没有结束,及时转移到安全地点,因为同一个地方会被击中两次,不要迷信弹坑理论。
在雷暴中如何避免雷击
这回到了刚开始的问题,在雷暴中,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100%避免雷击,只能减少雷击概率。启动防雷应急行动(lightning drill)可以大幅降低危险。
20-20原则可以帮助你判断是否启动防雷应急行动。
-
当闪电的光和声时间差在20秒内,即表示应立即进行防雷应急行动。
-
在最后一次20秒光声差的雷击后,防雷应急行动应再持续20分钟后再解除。
-
在启动防雷应急行动后,应立即停止所有活动而去寻求安全的避雷地点,并做好自我保护的姿势。
20-20原则应当作一种指导,要灵活使用,因为在某些地区,严格执行20-20原则会让你根本无法转移。
安全与不安全的避雷地点,Johh,NOLS
安全的避雷地点
不安全的地点
-
山顶、山脊、房顶、塔上及任何制高点上。
-
在孤高的物体附近。
-
开阔地。
-
临近水的地方,或者导体附近。
-
浅洞、浅沟壑。
-
当你感觉到刺痛感,听到嗡嗡声时,电击随时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