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雷电事故,几乎所有建筑物上都需要安装防雷装置。这些装置安装后是需要出具检测报告的,否则建筑无法竣工验收。长期以来,具有检测资质的,都是气象局下属的事业单位性质的检测机构。
检测费相当可观。由于是政府部门收费,几无讨价还价余地。防雷装置检测,无疑属于审批中介服务。在中央这一轮审批中介改革中,这项服务向市场放开了!
6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全面开放防雷装置检测市场,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防雷技术服务”。
该决定出台后,《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全国第一家民营防雷装置检测机构——浙江科安检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安公司)总经理郑洪光。
郑洪光对这一决定欢欣鼓舞。但对能否得到真正贯彻实施,仍存疑虑。
中央连发文件促开放市场
防雷工程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工程的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防雷的效果,关系到建筑的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决定》提出规范防雷检测行为,降低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准入门槛,全面开放防雷装置检测市场。
其实,这只是对既往规定的重申。早在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就已经规定只要具备法人资格的单位即可申请防雷装置检测资质。但迟迟未能落实。
为了申请防雷检测资质,获得市场准入,科安公司自2010年起,依据上述条例与当地气象部门“叫板”了五年,最终胜诉。2014年获得浙江省气象局授权许可的防雷装置资质证书,成为唯一一家民营性质从事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的中介机构。之后,推动市场放开的中央文件陆续出台。
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发布,要求破除中介服务垄断,放宽中介服务机构准入条件,各部门设定的区域性、行业性或部门间中介服务机构执业限制一律取消。
2015年5月8日,中国气象局召开“关于推进气象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理规范工作落实电视电话会议”,郑国光局长明确要求,正确对待利益调整,打破利益的纠葛、习惯势力和主观束缚,以披荆斩棘的勇气和求真务实的智慧知难而进,积极改革。
2016年4月,国家气象局正式出台《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
云南落实中央文件最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