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走过“十三五”开局之年,当改革领域越来越多的“动真碰硬”转化为“真金白银”,我们愈加坚信,“深化改革”无疑仍是解码当代中国发展的关键词。
在云南,地方政府购买服务为事业发展稳稳“兜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检测技术服务均纳入云南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全省用于防雷工作的地方财政经费已落实到位878.98万元。
当然,在更多的地方气象部门,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带来的阵痛仍在持续。我们深知,改革没有“皆大欢喜”,不经历脱胎换骨,难迎涅槃后的新生。
从焦虑到突围:
发挥科技强项
提升防雷减灾业务服务能力
防雷减灾服务正在体制改革、技术迭代与发展需求的多重变化中面临大考。
对发展形势的认知有多清醒,对提升服务能力的焦虑就有多严重。当“一把摇表走天下”式的粗放服务被时代淘汰,中国气象局对提升防雷减灾服务能力的顶层设计更清晰,突围路径也显而易见——让气象部门防雷减灾业务布局更优化,让雷电监测预警服务能力更强大,让防雷减灾专业服务更精细,培育出在新阶段爬坡过坎的内生动力和过硬实力。
从推进雷电监测、预报及省市县一体化短临预警基础业务体系建设,完善相关业务规定,到开展雷电探测效率和精度评估,强化雷电观测业务考核;从开展科研攻关加强雷电监测技术、雷电致灾机理、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防护技术研究,到面向电力电信、高速公路、石油石化等行业,紧跟用户需求发展精细化专业服务……一项项提升防雷减灾服务能力的举措由规划付诸实践,步稳蹄疾。
而在顶层设计与通盘布局之下,各地气象部门摸着石头过河,摸出了方法、门道和成果。
新的预报技术正在形成——
从本地天气气候背景出发,云南省气象局研究建立了云南雷暴等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模型,成为预报员捕捉雷电踪迹的好帮手;自主研发的雷电灾害预警服务系统投入运行后,已发布雷电预警信息6672条;精心编制全省雷电易发区域及防范等级划分图并向社会发布,在这张图上,各县(区)的雷灾等级程度、相应的防御措施一目了然。
新的服务模式初露锋芒——
陕西省气象局通过政事企全面分离,组建起陕西省防雷集团发展专业服务,防雷集团化的运作方式属全国首创。集全省防雷人才、管理、技术、设备等优势于一体,该集团在延长靖边能化园区、西安地铁建设等重大项目中,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从过去提供单一雷电防护技术服务延伸为开展系统服务。“集约发展、精准服务、科技引领”的防雷减灾服务模式,不仅获得国内用户高达96.4%的满意率,更将首次走出国门,为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的加油站及油库提供防雷技术服务。